女道士能稱呼為“道姑”嗎?你要敢這樣當面叫她,必定受白眼
道教是我們本土發展起來的宗教之一,修道者有男有女,男修道者人們稱之為道士,女修道者人們稱之為道姑。
但你一定要注意,這個稱呼只適用于指代的場景,并不能直接用這個來當面稱呼他們。尤其是女道士,如果您稱她為“道姑”,必定受到她的白眼。
那么,當面遇到女道士時,我們應該如何稱呼合適呢?
一個稱呼,既要能準確表達對方的身份地位,又要表達出對對方的尊敬之情這里直接說答案,當面稱呼女道士有兩個常用的名詞:元君、仙姑。那些說稱呼女道士為坤道之類的說法,都是無稽之談。
先介紹元君。
元君是道教里非常尊貴的一個名詞,最初既可以用于尊稱男道士,也可以用來稱呼女道士,但后來更傾向于用在女修真者的身上。
比如道教里的掌管一切女神仙的西王母,就被稱為金母元君,而掌管九幽的厚土夫人,則被稱為碧霞元君。
而后世道教里的第一位女道士魏存華,則被尊稱為紫虛元君,由此可見,元君是一個很尊貴和正式的稱呼,
再說說仙姑。
和元君比起來,仙姑的稱呼更為世俗化一些,尤其是在民間,稱女修真者為仙姑的場景,多數見于普通凡人稱呼女道士的場景上。
很多文學作品、影視作品里,普通的百姓稱呼幫助自己、救危扶困的女道士,就是用的仙姑。
比如《八仙傳說》里的“何仙姑”,以及葛洪的妻子鮑姑(鮑姑原本叫鮑仙姑,為了尊稱而不失親近簡化掉了仙字)。
雖然相對元君來說,仙姑沒那么高大上,但我們是不是更多幾分親切感?
也就是說,用仙姑來稱呼女道士,更多用在不過于正式的場合,而且隱隱有自貶身份、以烘托抬高對方地位的意思,這一點非常符合我們傳統文化里“為尊者諱”的傳承。
總結起來,當面稱呼女道士,我們至少有兩個選擇:元君、仙姑。前者更現莊重,后者更顯親近。
最后說說為什么不能當面稱呼女道士為“道姑”的緣故。
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,素有“三姑六婆”之說,其中的三姑指的就是:尼姑、道姑、卦姑,都被認為是身份卑賤、且更多市井氣息的女性,隱隱還有鄙視的含義。
所以,一旦當面稱呼女道士為“道姑”,就相當于當著和尚罵禿驢,你說她能高興嗎?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系本站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