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民間游戲教案_《中國民間游戲》_中國的民間游戲

不賣關子,今天江陽沽酒客要說的是摻陀螺,相信不僅僅是瀘州,全國各地都不陌生。它是哪里發明的已經無法考證,但是中國是陀螺的原產地毋庸置疑。

有的地方也叫:陀羅、干樂、打老牛。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,指的是繞一個支點高速轉動的剛體。而且通過連接發動,然后不停的揮舞鞭子擊打,讓它不停的旋轉,體會一種特殊的樂趣。

從中國山西夏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,就發掘出了石制的陀螺。可見,陀螺在我國最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。從這點看,它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娛樂之王。

中國民間游戲教案_中國的民間游戲_《中國民間游戲》

在很長的時間里,摻陀螺、踢毽子、跌子、滾鐵環、射箭、丟沙包、跳皮筋、放風箏、打青果等等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童年不可磨滅的印記,它們基本花錢不多,卻能在娛樂中鍛煉身心,而且特別開放動手能力。

沽酒客的印象中,小時候摻陀螺、打青果、放風箏都是男孩子的必玩游戲。當然其實民間游戲還有很多。不過摻陀螺有非常減壓的功能。大概揮舞打擊中有一種發泄的感覺吧。雖然那個時候不知道什么叫壓力。

中國民間游戲教案_中國的民間游戲_《中國民間游戲》

我們小時候還有一首關于摻陀螺的兒歌,但是不是八零后發明的,流傳于瀘州好幾代人,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印象,今天跟幾個同齡人聊,大家幫著回憶復原了一下:

xxx的公,吹筒筒,

xxx的婆,摻陀螺,

xxx的爸,推屎爬(就是屎殼郎),

xxx的媽,驚啦抓。

中國民間游戲教案_中國的民間游戲_《中國民間游戲》

也可以把某某某改成你們公、你們婆之類的哈。小娃兒沒有規矩,就是圖押韻好耍,然而相互調侃、揶揄對方,又或者小孩子之間鬧矛盾或者分幫派,相互對罵,這些都用得上。其實要說有啥子惡意談不上,就是一種幼稚的罵街行為。

當然今天反而‘摻陀螺’的人,真的成了公和婆了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有人發明了很多技術含量高,卻動手能力差,或者類似傻瓜相機一樣的玩具。把我們兒時的樂趣都帶偏了。

當然從商業角度出發,人家是賺安逸的。那種帶發射性質的陀螺,也被今天的小孩愛不釋手,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差了不少意思。

中國的民間游戲_《中國民間游戲》_中國民間游戲教案

流水線加商業味道的東西,似乎差了一些單純質樸的東西。家長也不見得在乎這一點錢,只要娃娃高興嗎,人家都有,你自己孩子沒有多不好。

但是為什么我們不自己給孩子做一個兒時的陀螺呢?用上木頭、釘子或者鋼柱,棍子加皮帶條或者繩子,自己打磨,自己發射,還可以玩多種不同的花樣,不是更有意思嗎?都玩花錢那種機械陀螺,真的沒有意思。

中國的民間游戲_中國民間游戲教案_《中國民間游戲》

動手能力差了,參與性也差了,而且玩不了多久就沒有興趣了,又被新的玩具替代,我倒是覺得,過去的那些老玩具,傳技藝的東西,值得我們重新復蘇起來。

一來自己可以重溫童年,二來孩子能有不同的視野,三來還可以讓他們了解過去父母童年的樂趣,這也是一種有趣的傳承啊。

而且陀螺的制作方式也很多,制作的材料選擇性也比較大,比如:紙陀螺、木陀螺、鐵陀螺、竹陀螺。玩法也多,比如發射的玩法就多種多樣:有直發、釣魚、甩拋、等等。

看著我們運用不同的彩繪顏料與制作方式造出來的傳統陀螺,呈現不同的鄉土民情,旋轉時混合的美感,才是玩游戲的最高境界,也為童年的生活帶來無比珍貴的記憶。

怎么樣,是不是現在你也開始想去摻陀螺和再玩玩以前的那些游戲呢?